南宫NG28-【画作赏析】天宫与故宫的世纪对望——余国城水墨画赏析
南宫NG282025年1月1日夜晚,北京上空出现了一幕让无数人惊叹的画面——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与紫禁城(故宫)同框,这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,成了我创作系列水墨
南宫NG282025年1月1日夜晚,北京上空出现了一幕让无数人惊叹的画面——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与紫禁城(故宫)同框,这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,成了我创作系列水墨
南宫NG282025年1月1日夜晚,北京上空出现了一幕让无数人惊叹的画面——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与紫禁城(故宫)同框,这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,成了我创作系列水墨画的灵感源泉。
作为一名深耕传统水墨画多年的创作者,我始终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点。当晚,我刷到摄影爱好者拍摄的视频:夜空中,闪烁着微光的“天宫”缓缓划过,下方是灯火璀璨的故宫,金黄的琉璃瓦在夜色中泛着温润光泽,飞檐斗拱的轮廓与空间站的科技感线条遥遥相对,古老宫殿的厚重与太空探索的轻盈在此刻完美交融。这一瞬间,我心中涌起强烈的创作冲动——必须用笔墨将这份震撼定格。
为了还原画面的细节与情感,我多次前往故宫实地采风,在角楼旁观察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,记录下宫殿建筑的榫卯结构与对称之美;同时查阅“天宫”空间站的设计资料,琢磨如何用淡墨表现太空的深邃,用留白与银粉勾勒空间站的科技质感。创作过程中,我特意选用半生熟宣纸,以浓墨描绘故宫的红墙黄瓦,凸显历史的厚重;用浅灰与淡蓝晕染夜空,让“天宫”在墨色间若隐若现,既保留水墨画的写意韵味,又传递出现代科技的灵动。
这组作品并非简单的场景复刻,而是想通过笔墨语言,诉说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的共生关系:故宫是沉淀了600年的文化根脉,“天宫”是当代中国探索未知的科技名片,二者的相遇,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,也是民族自信的生动写照。我希望看过这些画的人,能和我一样,在笔墨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,以及中国科技腾飞带来的自豪。
当“天宫”空间站掠过紫禁城夜空,余国城先生以笔墨为媒,在宣纸上架起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。这位深耕传统水墨数十载的艺术家,以“天宫与故宫的世纪对望”系列作品,将六百年故宫的厚重与当代航天科技的灵动熔铸于一炉,成就了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诗意画卷。
画面中,故宫红墙以浓墨重彩铺陈,飞檐斗拱的轮廓在墨色中若隐若现,恰似千年文明积淀的厚重底色;而“天宫”则以淡蓝银粉晕染,留白处似有星汉流转,科技质感与宇宙深邃浑然一体。余国城独创的“虚实对望”构图,让古今时空在笔墨间碰撞——上方宇航员挥旗的飘逸笔触与下方故宫榫卯结构的工笔勾勒,形成动与静的交响;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,既区分了历史与未来,又在对比中达成和谐共生。
其技法之妙,在于“以传统为骨,以创新为翼”。半生熟宣纸的选用,让浓墨与淡彩自然渗化,既保留了水墨的写意韵味,又赋予画面现代科技的光泽感。笔触间,粗犷豪放处见故宫的雄浑气象,灵动飘逸处显空间站的轻盈姿态,虚实相生间,传统建筑与科技符号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正如画家心声所言,这组作品不仅是场景的复刻,更是文化根脉与科技名片的共生写照。余国城以笔墨为舟,载着观者穿越六百年风雨,在故宫的厚重与天宫的轻盈中,触摸到民族自信的脉搏。每一笔墨痕,都是对传统的深情回望,每一抹银粉,都是对未来的热切展望。
此等技法高超、意境深远的作品,恰如一封沉寂在心中的家书,既承载着历史的重量,又托举着未来的希望,让人在笔墨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科技腾飞的自豪,如诗如画,余韵悠长。
作品相继发表于《中国美术报》、《中国艺术报》、《美术》、《美术向导》、《书画世界》、《中国美术教育》、《书与画》、《美术报》、《摄影与摄像》、《中国花卉》、《香港摄影画报》、美术江苏网、江苏美术家网、光明网等国家级刊物及网站。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、美术馆收藏。
2002年2月,中国画作品《觉醒年代》入选“鲁艺杯”全国师范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图片展(鲁迅美术学院主办)
2005年10月,中国画作品《鲁迅先生》入选“鲁艺杯”全国师范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图片展(鲁迅美术学院主办)
2005年3月,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“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”组委会授权委托为本地负责稿件征集工作站站长。
2005年8月,被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特授予“优秀人民艺术家”荣誉称号南宫NG28。
2021年3月,中国画作品入选由《中国书画报》报社主办的“百年百家全国书画大展——国画百家”,并荣获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“百年百家”艺术家称号。
2021年11月中国画作品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,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《中国美术报》的“专题”栏目上刊登。
2021年12月,《坚持不懈出真知 余国城艺术作品解读》被中央宣传部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强国号发布。
2022年1月,中国画作品《虎啸新春》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,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“百虎迎春——《中国美术报》“虎年画虎”美术作品展(五)”。(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,中国国家画院主办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